如果从中考的角度来说,成绩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如果把所有的日常重心全部放到学习上,也是一种风险非常大的操作模式。下面我就分几方面来简单说一下。

首先,我们要承认学习成绩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量化指标,因为相对于绝大部分的孩子来说,中考成绩排名是决定了自己是否能上高中的一个硬性指标。当然,一些重点高中都会有一些指标到校的政策,主要是为了照顾当地一些初中的就近入学政策,留住一些好的生源。除去重点高中的自招、点招、指标到校政策外,其他的孩子只要能考上高中的分数线,都是有高中可以读的,只不过高中也有好差之分而已,但也基本上是公平的。

其实除去公平之外,也有个分层的意思在里面。中考总分六七百分,孩子只考了二三百分,这样的孩子也不是学习的料,你把他硬塞进高中,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好事。高中的知识难度、广度和深度都比初中高了不知道多少,逼着不擅长学习的孩子去学习,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种痛苦。

所以对于初中成绩在前 20%或后 30%的孩子来说,学习就不是唯一需要重视的事情了。对于成绩在前 20%的孩子来说,能排在这个位置说明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成绩相对稳定,同时也学有余力,除了可以提前学高中的知识外,还应该适当拓展一下其他方面的能力,不能做一个高分低能的学霸。比如说演讲、辩论、舞台表演这类口才类的训练,很多学霸属于“小镇做题家",做题没人比他牛,但是在人前张不开口,无法和陌生人进行沟通。这在将来大学和工作期间会极大地限制你的发挥空间,你的能力再强,你无法跟人沟通交流,那很多更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可能与你无缘,你只能闷在实验室默默做你的实验或者做一个三十多岁就可能秃头的码农(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相对于这类职业,上述人群可以有更好的职业)。

那对于成绩总是垫底的后 30%的孩子来说,学习成绩垫底是有客观原因的,到了初中还是垫底说明孩子的大脑确实不是学习的料,早点意识到早点换赛道,准备工作做充分,将来孩子也会比大多数人强。在这里有个观念要给大家更正一下,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代表孩子笨,只能说明孩子不擅长学习而已。这类孩子里有些孩子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做手工、剪纸、玩游戏都特别厉害,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及时转换思路,不要去挤一个根本就挤不过的中考。

比如这类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学开挖掘机、各类农机、各类机械的维修、美容美发、数控机床操作、木工等技术工种,这些都属于技术活,可能说起来不是很好听,但一点都不耽误赚钱,而且比很多白领赚得都多。当然,还有很多赚钱的行业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并不太高,家长自己也可以去发掘,不一定非要钻中考的牛角尖。人生的成功也不一定非要是中考高考,有很多学霸的高考成绩就是他人生的最高光时刻,大学和工作后又会重归平庸。

那对于夹在中间的这部分孩子来说,在中考成绩还没出来之前,无论如何都是要拼一下的,否则不仅家长不甘心,孩子也不甘心,这是无可厚非的,必须要拼。这类孩子的家长除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外,还有一点要特别留意那就是孩子的心理状态。

因为这部分孩子是处在一个内卷层中,人员密集,分数接近,没人敢打包票确定自己一定能上高中,不到分数线出来的那一刻,谁心里也没底。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他们的心理压力都是最大的。对于所有人来说,长期处于很大的压力下,又没有地方宣泄、释放的话,会很容易造成心理上出现不正常,所以家长要特别关注自家的孩子。

如果自家孩子平时和家长沟通密切,话很多,突然有一段时间孩子变化很大,不爱说话,避开家里人,回家就躲在房间里,吃饭也和平时不同(吃得少或吃得多不知道饱),心情也不是很好,那家长就要高度重视,千万不要以为是青春期造成的,这多半都是抑郁症的前兆。各位妈妈们要敏感一点不要不当回事,早发现,早点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适当地帮孩子减减压,多做运动,多去户外活动,甚至可以把排名预期适当下调一点,不要让孩子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

脑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重大压力下的青少年的大脑,会造成损伤,有些甚至是不可修复的。当今社会大人小孩的压力都远大于以前,所以现在心理出问题的人要比以前多得多。前段时间家里有人睡眠不好去看医生,发现很多初中高中生来看心理医生,说明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比例了。

现在一般的学校都配有心理医生或心理辅导老师,要教孩子如果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及时去找学校的医生或老师,让他们帮你评估孩子的状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点减少孩子的心理痛苦。心理问题长期不解决,要么转为自残自杀,要么转为精神疾病,造成家庭终生痛苦,千万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