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我的观点一直都是孩子优不优秀,除了基因以外,家长最关键。也就是说你家长做得合不合格决定了你的孩子优不优秀。
那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呢?其实有很多家长自己还是个孩子,心理上还没有成熟,被迫或意外就成了家长。对于这类家长来说,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带出来的孩子很难会变得优秀,这类家长估计也看不到我的文章,所以就不讨论了。
另外一部分家长其实也做好了准备,想把孩子教育好,但这部分家长中的大部分并不算是合格的家长,因为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心里没数。一个合格的家长首先要是一个懂得孩子心理的人,尤其是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都要懂。
这非常重要,如果你不了解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需求,那你就无法满足他。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他的外在表现就是对你的要求不理睬,不配合,甚至是逆反。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 1-2岁的孩子,他的心理需求是什么?是对妈妈的依赖和想探索这个世界,如果这时把孩子丢给老人或保姆,那孩子就会哭闹、烦躁、不听话。如果是自己带孩子,那这时孩子想到处爬、到处走,你怕孩子受伤,而限制孩子的这种行为,那孩子也会哭闹、烦躁、不听话。这两种情况时间久了,那亲子之间的感情就没那么好,主要表现就是孩子和自己之间表现生疏、不听话。时间长了,家长就会选择打骂孩子,从而造成亲子之间沟通不畅,更加形成恶性循环。
再比如刚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最需要的就是回家后家长的陪伴。这时孩子每天要学许多新知识,但是还不具备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家长协助解决。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自信心就会变强,对孩子的学习就有了正面的促进作用,家长再进行合适的引导,那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成绩好。
其次,家长要能够根据每个阶段的孩子的生理特征(比如大脑发育程度理解能力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等),结合学校的教育安排,合理规划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这个内容太多,就不展开说了)。
第三,家长有能力就自己在家鸡娃,自己辅导不了就一定要请有能力的人帮忙辅导,这个一定不要勉强,否则你就不是在帮孩子,而是拖他的后腿。
第四,对于每个阶段的规划,家长要全力以赴督促孩子完成。简单总结一下:
1、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并满足
2、合理规划学习任务
3、尽全力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4、执行力
初中生的心理需求主要就是得到尊重和个人隐私。初中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所以在心理上是渴望脱离父母的管束,想要自己做主,所以自尊心会特别强。有些父母不太注意,会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在亲戚朋友面前说一些关于孩子出丑或不好的事情,可能家长觉得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在孩子看来就是天大的事。另一方面,此时的孩子会有一些小秘密,家长不要想什么都知道,要留给孩子一些空间,换位思考一下,你自己是不是也有些小秘密不希望让别人知道呢?
如果这两方面孩子得不到满足,那么孩子就会表现的很叛逆,严重的甚至还有自残、自杀等,
那高中生心理更加独立,对家长这边的心理需求实际上比较少,更多的是希望家长放手,虽然谁也不可能放手。
由于高中学业压力重,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帮孩子减压,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上初中后,有很多事更愿意跟同学朋友说,却不愿意告诉家长,家长总是最后知道事情的那个人。这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就像你有很多事不会跟你的领导说是一样的。
所以从初中开始,甚至可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家长就应该放低身段,试着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总把孩子当小孩。家长要给孩子列一个底线,在不触碰底线的范围内,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除此之外,家长作为监护人,该有的职责还是要尽到。
孩子和我们的关系就更像朋友,孩子从小学开始,就不需要我们每天跟在后面问在学校的情况,孩子自己就在吃饭时巴拉巴拉地告诉我们在学校发生的各种事,包括自己的、同学的、老师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比学校的老师更加了解班里发生的事,包括谁和谁谈恋爱了、谁和谁是好朋友了、谁今天发生了有趣的事了、哪个老师又讲了有意思的课了、谁的作业没写完挨批了等等各种事。
通过孩子跟我们聊天说话,我们就能掌握孩子的情况,包括心理上有哪些需求,可以及时调整策略,帮助孩子成长。
上面只是从某个方面举例,实际上每个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是多样性的,家长要试着去了解,去满足。如果家长朋友能做到,那孩子的学习会如虎添翼,更进一步。
免责声明:本站除原创内容外,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