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假学霸
绝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都是期待孩子成龙成凤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家长就开始慢慢怀疑自家孩子不是那块料,逐渐开始放弃自家的孩子了。
其实,以现在的生活水平,大家的营养摄入水平都差不多,再加上中国的平均智商水平也相差不大,理论上大家的孩子都可以达到学霸的水平的。但最后实际上能达到学霸水平的孩子也确实不多,也非常符合统计学里的正态分布情况,也就是说特别差的不多,特别拔尖的也很少,绝大部分都是挤在中间的普娃。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竞争非常激烈,经常出现1分并列十几二十个这样的情况,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内卷。
可不嘛,都挤在一起了能不卷吗?
于是大家为了避开激烈竞争,就采取了提前抢跑的方式。诚然,这种方式在小学阶段是肯定效果明显的,这会让一部分家长产生一种错误的感觉,觉得自家孩子已经跳过了内卷区,可以放心了。
实际上,在孩子还没有高考结束前,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都是会出现原来的学霸变学渣,原来的学渣变学霸的情况,当然也有一批自始至终都是学霸的孩子。
分析这类孩子的学习路径才能避免掉入”假学霸“的尴尬境地,丢了面子事小,影响学业才是事大。
那按照我的习惯,我还是要从底层本质来分析,这样才不会被表面现象蒙蔽了双眼,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影响实际的成绩。
那在小学阶段,如何才能辨别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正具有学霸潜质呢?
首先,反应快,也可以说是很机灵。就是说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或知识的接受程度很快,能够很快掌握其中的诀窍。换一个比较高大上的说法就是理解力很强,这种能力非常重要,在初中,尤其是高中,这种能力甚至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大脑发育的晚一些,但并不代表他的理解力就会差,只是没有这么早表现出来而已,有些甚至到高中才能表现出来,尤其是男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初中表现不起眼的男孩,到了高中成绩一下子就窜起来了,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记忆力特别好。这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孩子对文字(包括汉字和英文)、书本的具体内容的记性特别好,孩子认字特别容易,而且能记住大量的字,包括背单词。记忆力在高中尤其重要,不仅仅是用来背文科,更重要的是能记住大量的公式定理以及各种二级推论,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能快速准确地从大脑中调用出来。
比如做一道高中物理的力学题,如果一个普通学生用正常的做法,根据题目条件采用某个公式来推算,可能需要十分钟的时间,但是一个记忆力很好的学霸,他记得这个公式下面有6个二级推论,并且这道题应该采用哪个推论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这样,学霸只需要1分钟甚至更少时间就可以正确得出答案。剩下的时间可以去思考最后的压轴题,而普娃连看最后压轴题的时间都没有。
第三,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这块主要反映在对事物的内在关系把握得特别好,这方面比较强的孩子在分析问题时不是线性思维,意思就是说不是单纯地就这个问题来想如何解答,不会钻牛角尖,而是发散性思维和分层思维,意思是说会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解法,分析哪个角度最有可能解出答案,然后再一层层往下抽丝剥茧,最终解出答案。
在小学,最能直接看出逻辑思维能力的就是奥数课了。这块能力不强的话,即使你读懂了题目,听老师讲解后也能做出来,但是过段时间甚至是回到家中就发现又不会做了,或者换道题就不会做了。
综上所述,如果你的孩子在上高中前有上述能力,那就说明孩子具备当学霸的潜力。后续家长只要按部就班,科学鸡娃,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相信到了高中,孩子会越来越优秀,成为真正的学霸
如果孩子上述3条不是全部具备,那家长就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大意,不要觉得小学初中学习都还不错,就觉得万事 OK了,高中很有可能会掉下来,高中要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把弱项补起来,要不然一旦掉队就很难再跟上了。
免责声明:本站除原创内容外,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