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压轴题简介(下)
第八种,二次函数的动态问题。所谓的动态问题,就是说某种形态不固定,有多种可能,比如说某抛物线,坐标轴上有一动点,求某两条线段之和的最值或对称轴上某一动点,求平面上有多少个点可以和这个动点以及抛物线和坐标轴上的某两个(或一个)交点一起组成菱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等)。大部分的孩子看到这,基本上大脑就停止思考了,光看题目就觉得无从下手,还怎么继续下去呢?
第九种,图形面积与函数关系式。这种题目类似第八种,所不同的是所问所求不同,题目条件都相似,只不过这类题目中会给出面积反过来求某动点坐标或某几个动点形成某种形状(等腰直角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等)后,求各动点的坐标之类的。一个动点还好说,几个动点就会复杂许多,不仅会计算,还要能证明,题目简单,但比想象中难做。
第十种,双抛物线问题。双抛物线上的动点问题,一般都是要满足某种形状的图形,求动点坐标或者是求动点形成的面积与动点运动时间的函数关系。因为是在双抛物线上运动,形状不好预计,所以基本上都是考的硬计算问题,同时大脑逻辑思维能力要强,否则仅凭空想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第十一种,二次函数的最值和定值。在这类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待定系数法、轴对称、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性质、方程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的综合应用。一般来说,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最后一问求最值的题目难度可以出到比一般压轴题难好几个层次,完全取决于出题人的心情,
第十二种,新定义型问题。什么叫新定义型呢?就是在题目中告诉你一段话,关于一个你没见过的数学定义,比如:有三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叫三等角四边形。这个“三等角四边形"就是新定义,然后根据这个新定义来出题。本来这类题一般不会出太难的题,但是这类题他考查你的其实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考查你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如果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太差的话,那后面的几问就算再简单你也拿不到分。
第十三种,操作型问题。这类题一般都是以数学实验操作为切入点,引入一些数学概念,然后根据一些重复操作,要求孩子找出某些规律或证明某些结论。比如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某规律折叠或旋转后与原纸张之间的角度或长度或面积之间的规律或三角板的旋转等等之类的。这类题考查平移、旋转、轴对称、位移,通过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等各种数学方法,只有善于归纳总结找规律的孩子才有可能解出这类题。
以上就是数学压轴题的大致分类,大家看后是不是觉得很难啊?确实如此,但是压轴题虽然难,但是第一问是肯定会让大家得分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被题目给吓到,无论如何都要把第一问的分拿到。至于第二间和第三问的分,其实做不出来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不过关,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读懂了题目,其实心里就应该有谱了,知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解题,一般来说,第二问也是可以迎刃而解的。至于第三问大部分都需要分类讨论,这是很多孩子非常讨厌的,又不得不做的题目类型,这一问除了要分类讨论,有些难一点的还会加上相对复杂的计算,就算你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到了,最后还有可能卡在计算上,让你轻易不能得满分。所以说,压轴题之所以称为压轴题,就是压在理念、立意、思想方法和计算上,你只有这些方面都过关了,你才有可能拿满分,随便哪一块欠缺,都会丢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压轴题才是真正有“区分度"的题,才需要大部分的孩子去花心思掌握。
免责声明:本站除原创内容外,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