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都知道要鸡娃,都是在学习层面的或者说是在知识层面的很少有家长真正的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关于心理方面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家长没有特别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也很难去感受到有什么不同。

因为现在大家经常会听到有孩子自杀的新闻,感觉比以前要频繁得多,所以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现在的孩子的心理上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问题。

家长在鸡娃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主要还是以兴趣为主来鸡娃。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科目,不要逼着让孩子去学,要先想办法找到让孩子感兴趣的点,通过这个点来慢慢引入相应的内容。孩子不愿意的时候,这时如果强行让孩子来学,因为此时亲子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所以最后一般都是孩子被迫接受,因为不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所以心中难免有怨气,有些孩子可能通过发脾气来释放不满,有些孩子可能会选择默默接受。

那些发脾气的孩子因为怨气有地方排出,所以在心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是那些闷不做声的孩子,长期压抑自己的行为,家长由于比较强势,对孩子的一些异常行为觉察不到,或者觉察到了也觉得孩子就是有点性格孤僻,没啥大不了的,结果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期,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轻者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抑郁情绪,重者可能会造成精神异常,或重度抑郁症等严重精神疾病。

这不是小事,绝大多数家长却不是很重视,有些甚至是忌讳这类疾病,宁可让孩子在家待着也不愿意送孩子去医院治疗,结果错过治疗,造成各种遗憾,最后悔不当初。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北*学校心理医生的文章,里面说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全国各地最顶尖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多都是在初中或高中就出现问题,但为了高考都一直拖着,最后考进来后,压力更大,又没人疏解,最后心理出现严重问题,无法继续完成学业,退学甚至自杀,非常可惜。全家辛苦12年,凭脑子把孩子送进最顶级的学府,最后又因为脑子不得不退出,那种心情真的太痛苦了。

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运动。所以现在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加大了对体育的要求,甚至中考中体育也是大幅加码,虽然此举遭到大部分家长的反对,但我觉得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更加能够保证心理健康,一举两得,非常明智。

适量的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快乐的源泉,能让人保持心情愉悦,同时也能缓解长时间学习造成的大脑疲劳,也算是劳逸结合了,在上初中或高中的孩子,家长除了每天督促孩子的学习,还要经常和孩子沟通谈心,要适当给孩子降降压,要排解孩子心中的苦闷,不要把孩子当成学习的机器,除了学习啥都不管。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当年,首先兄弟姐妹少,家里几个大人老人都围着一个人转,造成孩子比较自我,不太能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入学校集体生活后,大家都一样,自我的优越感消失人容易失落郁闷不适应。

其次现在网络发达,电子产品用的多,孩子放假有时间大都喜欢泡在网上,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机会减少,反而在虚拟世界活得很开心,到了现实社会容易出现社交障碍和社交恐惧,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封闭。

第三,现在竞争激烈,内卷严重,孩子的竞争压力非常大,长期处在高压下,孩子的精神高度紧张,比较容易让人焦虑、郁闷,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得不到舒缓,孩子就比较容易得抑郁症。

第四,家庭环境的不友好,比如父母关系不好,家中经常吵架打架,或父母为生活所迫,没时间陪伴孩子,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孩子感觉不到家的温暖,那孩子要不就是出去寻找温暖,被社会大染缸给污染,要不就是脾气暴躁或性格懦弱。

所以心理健康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这不是可有可无的,你不把它当回事,说不定哪天这种不幸就会降临。所以除了让孩子的学习好,身体健康,还要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

最后,如果感觉孩子的心理已经不太正常,千万不要犹豫,第一时间去看心理医生,这是挽救孩子的最佳方法,心理疾病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越拖越严重,就越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