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学习语言知 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要特别关注语言知识的表意功 能。以下针对语言知识中语篇知识所包含的各要素,列出高中阶段学生应学习的 内容和要求。


语篇知识内容要求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包括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就其长度而言,较短的语篇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单词,而较长的语篇可以是一本书甚至几本书。

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不仅需要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且需要将语言组 织为意义连贯的语篇。这就需要运用语篇知识。语篇知识就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语篇中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 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涉及语篇的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则属于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语篇宏观组织结构还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格式等。 

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 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语篇知识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有效理解听到或读到的语篇,比如,关于语篇中的立论句、段落主题句、话语标记语的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过程中,语篇知识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根据交流的需要选 择恰当的语篇类型、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规划语篇的组成部分、 保持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比如,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语篇知识来组织语篇结构,可使逻辑更加清晰,内容更有条理,整个语 篇更加连贯。


    1、必修

        (1)记叙文和说明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如:再现经历、传递信 息、说明事实、想象创作)以及这类语篇的主要语篇结构特征 (如:该类语篇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可选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 顺序等); 

        2)日常生活中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结构及语言特点; 

        (3)新闻报道的常见语篇结构、标题特征和语言特点; 

        (4)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贯手段,如:通过使用代词、连接词、省 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的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衔接关 系; 

        (5)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位置及行文特征; 

        (6)语境在语篇理解和语篇产出过程中的作用;语境与语篇结构、语 篇内容的关系,比如,通过语境预测语篇内容,通过语篇的内容 推测语篇发生的语境。


    2、选择性必修

        (1)散文、诗歌、广告、访谈等语篇的主要目的(如:表达情感、娱 乐、获取或传递信息)以及这些语篇类型的语篇结构特征; 

        (2)议论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及其主要语篇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 

        (3)文学语篇的写作风格和主要语言特征; 

        (4)正式与非正式语篇、口头与书面语篇的语言特征及差异; 

        (5)语篇中的信息组织方式,如: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 

        (6)语法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作用,如:通过使用被动语态或调整主从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位置,在句子中合理安排重要信息的位置,以提高语篇的连贯性; 

        (7)语篇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


  3、选修 (提高类)

        (1)公文、社论、书评等语篇类型的主要写作目的(如:传递信息、 论证观点、评析事实)和语篇结构特征; 

        (2)实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的语 篇结构、语言特征和行文格式; 

        (3)专题讲座、演讲、辩论等正式口语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 

        (4)语篇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及常见用法; 

        (5)比喻、拟人、强调、反讽、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段在语篇中的表 意功能及常见用法; 

        (6)语篇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手段,比如,在不使用but和however 等连接性词语的情况下实现转折、对比等语义逻辑关系; 

        (7)多模态语篇的呈现形式和手段,如:语篇中的非文字表意形式和 手段(图片、表格、语音和语调)的表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