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题,有很多孩子比较急躁,很多时候题目都还没看完就开始动做题,对于题目中的坑根本就没看,然后一脚踩进去,会做但得不到分。纯属做题习惯不好,性格急躁,急于表现自己。这类孩子大脑聪明,思维敏捷反应快,但要好好憋一下习惯,否则学起来虽然轻松,但很难得高分,长期在中游或中上一点的位置,比较难前进,但潜力很大。

情况好一点的孩子,一般读题会比较仔细,这类坑一般都会尽量避免。但是对数学学习的整体情况不了解,只能就题做题,老师讲过的题,做过的题、同类型的题一般都会做,但如果题型稍微一变换,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做了,似曾相识但又不知如何下手。这种属于做题习惯很好,但是不善于总结分析,无法举一反三,不识变通。这类孩子如果不在思维方式上面有所拓展学霸的地位也就止步于初中,上了高中理科肯定是直线下降。层次再高一点的孩子,一般的坑也不会轻易去踩,他们对整个所学的数学体系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理解能力虽然不是最强,但也很强,也非常善于归纳总结,并且能把所碰到的各类题型解法牢记于心。但是这类孩子的思维拓展能力不是很强,大部分都是靠的非凡的记忆力,把各种公式、方法、题型全部都记住,考试时碰到的各种题型、变式都能轻松做出。在高中一二年级属于学霸行列,但到了高三就有可能会排名下降,但总体仍在学霸行列。高三上压轴题后,对综合解题能力要求就非常高了,这类孩子对解这类题也会头痛,因为很多方法只能部分解决问题,无法拿到全分。

应对高考最高层次的孩子对数学的理解是解题思路,在普通孩子眼里像迷宫一样的压轴题,在他们眼里看来就像是从迷宫的上方看,全部是一条条的线索构成,只需要照着线索往下做就可以了。解题方法、题型、举一反三同样具备,但解题思路是他们的终极武器,见招拆招。在他们眼里,任何题目要考的是啥一眼就能看出,即使从没见过的题型也可以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解开。这是顶级学霸应该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