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数理化不同于初中的数理化:数学的难度和范围都明显加大,还加入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物理虽然大部分概念初中都接触过,但大部分都比较浅显,很多都还只是定性分析,涉及到定量的计算非常少,高中物理相对这三科来说是最难的:高中化学相比初中化学也是分得更细,计算题也变多,还加入了比较难的有机化学。

所以很多在初中可有可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就显得比较重要了。首先,我们要强调的是在高中上课听老师讲课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其实,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在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的,但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同一个老师讲课,不同的学生学出来的效果却天差地别呢?以数学为例,有考六七十的,也有一百上下的,还有一百二三的,当然还有更厉害的140+的。

这里就有一个学习方法的选择。考分140+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在初中或者初升高的暑假就提前学习了高中的内容,并且经过一定的练习,基础知识这部分掌握得比较好,然后跟着学校老师过第二遍,温故而知新,这时他能把之前有些不是理解得很透彻的部分也掌握了,那整个基础就更扎实了

那对于其他之前没有提前学的同学来说,已经错过了,应该怎么办呢?


这时我们还有第二套方案,可以帮大家尽量缩小和学霸之间的距离。

首先,提前预习,分两块,一块是先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概念搞清楚至少要知道老师要讲的具体是个什么东西,最基本最表面的知识要先熟悉。另一块就是要善于借用一些教辅来帮助理解记忆这些知识点。

那预习过后就是上课听讲了。预习后听讲会觉得相对轻松,但此时不是放松的时候,这时更应该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多听听老师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你自己理解的有什么不同,同时也要积极思考,看看能有什么不同的领悟。当然,与此同时,还要认真地做课堂笔记,因为毕竟高中的知识点多一堂课下来,自己也未必能全部记住,就算当时记住了,也难保后面不会忘记,所以笔记要认真记。

最后,就是课后练习和总结了。课后练习包括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另外买的题目。一般情况下,上新课后主要还是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因为一般都是以基础题为主,做这类题对自己熟练掌握运用知识点是很有帮助的,针对性比较强。

总结是什么时候做呢?不需要每天上新课就做,主要是等一个章节差不多讲完了,除了基础题外,还会出现一些大题综合题,这时就应该要针对不同题型来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