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课上讲的知识都会,但题总是不会做。或是常规的物理题会做,但是稍变一点条件就不知道从哪下手了。

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主要有2点:公式少,相对于化学大量的化学方程式,生物背诵的课本内容,公式很少或者说是知识很少。模块化,一是在知识框架上,不同的模块、题型都有对应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去解决;二是解题步骤的模块化。

根据物理科目的掌握情况,解决方法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情境-模型-体系。

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不用多说。如果连基本的物理概念、公式都存在缺漏,就无法提高物理。但只掌握了基础知识是不够的,物理并不像化学或者生物,难点不在于物理公式,而在于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

因此,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物理情境指的是每做一道题,在脑中最大限度地还原整个物理过程。有的同学在做题时,常常是想得不细,或者干脆想当然地套公式,很容易就掉进“陷阱”。初中物理只需要求解细节,高中物理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演要发生的物理过程。

在掌握了分析物理情境的能力后,可能会觉得做题速度变慢了,遇到稍复杂一些的题目分析起来就很费劲。这时就需要考虑到:物理模型。

当某一类物理情境反复出现,自己把它找出来,总结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就是物理模型。

用模型化的方法去学物理,就像掌握了很多工具包,或者像游戏中的组合招式。模型化思考的好处是能更快速地理解物理情境,并抓住其中的关键问题。

知识体系:就是将理解的各类模型联系起来,在分析物理情境时,理解原理,发现并掌握各种模型的物理规律。

做到真正把板块模型学透。当看到一道板块模型的题目时,能够很快理解所描述的物理意义,能迅速而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

刚开始学时,知识点和公式少,要从记背公式,到理解情境,到掌握模型,最后形成自己的体系。

与数学一样,物理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并掌握各种模型的处理方法,再在刷题的过程中进行强化,总结原有的体系。


对于提高物理的学习方法:

成绩中下:可能在实际解题时没有调用所学知识,总在想的过程中慢半拍。可能也没有完全理解并想象整个物理过程,以至于解题时不知如何下笔,只列了几个公式,拿了一小部分分数,没有物理过程的图示和分析,不知道怎么往下接着算。列不出公式并不是因为公式忘了,而是不知道怎么列公式列哪些公式。建议:题目先不强求多做,而是放慢节奏、精做题目。每一道题目无论理解了或是没有理解,最终都必须完全理解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包括其中细节,必须自己把这道题描述的物理过程复述出来,

成绩中上:问题多是出在模型化。建议:要主动地从同一类型的题目中找出模型加以总结。只有做到读完题目就明确知道这是哪一类模型,才能有所突破。

如果知识都会、课也听得懂,但解题时就会遇到困难。要先理解题目所描绘的物理过程,再去依据物理过程明确分析。

如果常规的题目会做,但条件一旦发生变化就无从下手。最好的做题方法,是在总结好模型和对应的处理方法之后,通过刷题来验证、强化记忆、提升熟练度。盲目刷题,只刷题不总结是很难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