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比利闪记单词速记训练室时有家长问,初中数学学到后面,尤其是做压轴题后,除了要分类型记题型和解法外,就是要从思维的高度来进行分析。说起来高大上,但很多家长也未必搞清楚如何从思维的高度来进行分析。下面我就简单给大家讲一下怎么才能达到思维的高度。

我们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每学到一个新的概念后,我们首先都是先记住这个概念,然后针对这个概念做一些最基础的练习题,来帮助大家更好地记住和理解这个新的概念。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能熟练地计算出和这个概念相关的题目基本上就达到要求了,事实上中考题中80%左右的题目就是按照这个要求出的,最近看过我整理的中考题分类的家长们就知道,很多中考真题真的很简单,甚至连拐个弯的难度都没有,就是根据基本概念出的题。如果你在初中不是完全没听课做作业的话,这些题都是送分题。

既然是送分题,那就没有区分度,也就注定了要把孩子们从分数上区分开来的任务就落在了剩下的 20%的题目上了。前面我也多次说过,重复的重要性,虽然基础题很简单,但也不是人人基础题都能拿到满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因为各种原因丢分,有的还不止丢几分,丢十几二十几分的也大有人在。那一个人要想能达到思维的高度来做题,那也是有要求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基本功扎实。

何谓基本功扎实?就是基本概念清楚,理解透彻。如何做到呢?刷题,两个要求,熟练度和正确率。比如基础题中的简单题,要求从看到题目到得出答案平均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百题正确率不能低于99道,达到了这个水平,你才能在中考中把做简单题的时间节省出来,同时基本保持全对。能达到这个水平,也是需要平时花时间训练的,重复的训练。

刚开始是为了理解和记忆而训练,后面概念熟悉后就是为了速度和正确率而训练,当这种训练达到一定量后,你的大脑就会出现第一层次的“悟”也就是第一层次的量变到质变,这时你看到这类题目时,脑海中可以瞬间知道怎么做,而且不会算错,当然这是有四则运算的基本功打底,当你顿悟之后,就需要从难度上拔高自己,因为再做相同难度的题对你已经没有意义了

此时你的基础已经足够扎实,再上难度也只需学习合适的方法将题目进行分解,你就会很快发现分解后又变成了简单题,因此适当的拔高难度对你来说不会觉得难受,相反还会有种超越同龄人的喜悦。对于整个初中各单元或章节的题目来说,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达到一个难度后,就可以继续挑战更高的难度,方法和前面一样,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和正确率后,就可以继续拔高难度。

所有这些训练都是为了中考压轴题做准备。中考压轴题不同于各年级名单元的所谓压轴题,它是集多个单元知识为一体的综合知识题,难度级别不是简单的 1+1=2,而是远超过2,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前面的方法来套用。虽然前面的方法对中考压轴题是有效的,却不能保证有很高的几率完全拿下单靠刷题拿下中考压轴题满分的概率比较低,熟练度也许可以保证,也即每种考过的题型都做过,但正确率却无法得到保证。即使题型百分百见过也不能保证百分百能想出每道具体的题的解法。打个比方,就好比你是一满杯水,你也没办法保证每次都能把这一满杯水一点不漏的倒到另一个相同的杯子里,任何一次手抖或不小心倒酒出来都会造成无法倒满。

那怎么办呢?难道只能看运气靠天吃饭吗?当然还是有办法的,这个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层次,不要从方法的角度,而是从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做题。那如何从思维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呢?还是要从平时的压轴题目练习中,要归纳总结,然后多思考题目最底层要考的是什么,然后多积累,达到一定量后,突然"悟”出来的,这个再牛的老师也帮不了你,只能靠自己悟,你能悟出来,就能达到顶级学霸的思维高度,这类题也能很快做出来拿满分悟不出来,就只能靠在记忆中调取相同题型进行试探解题。

没办法,这是思维的维度不同,对某些人来说就是天花板,使劲够也只能勉强摸一下,对某些人来说也就只是个障碍物,多试几次就翻越过去了,就好比刚才说的一杯水倒进另一杯子里,无法保证完全装满,但一桶水倒进一个杯子里,是可以轻易的倒满的,这就是降维打击。

所以在学习中,要学会“悟",光做题不思考是悟不出来的,光思考不做题同样也是,必须是边做大量的题边思考,才有可能在某一天顿悟,这个过程省不掉的,除非你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