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角度来确定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顺序
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初中生应该首先注重学习习惯,然后才是学习方法呢?其实这主要是还是从中考的角度来考虑的。对于处于头部的孩子来说,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具体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排在后面。
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具体的学习方法就好比是打开学习大门的钥匙而且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扇门,而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则是万能钥匙,任何一扇门都可以轻易打开。所以没有掌握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孩子就很难跻身于真正的头部,尤其是到了高中,所以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往前学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要把做出题目作为终极目标,而是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这个能力才是你的终极武器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并不具备以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作为提高学习成绩的能力。这是因为到了思维这个高度,就对学习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强行去以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应用到学习中,非但不能提升你的学习成绩,反而还有可能因为无法理解这种方式方法而造成畏难情绪,影响了正常的学习,造成成绩的下降。
既然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娃,那就要按照学习的规律和考试的要求来掌握相应的知识,打好基础,才是正道。以中考数学来说,卷面上接近80%的题目都是简单题,大概10%的难题(压轴题),剩下的就是稍微难点的中档题。大家搞清楚了难度的分布情况,就知道应该怎么用力了。
大部分的普娃,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即使是卷面 80%的简单题,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拿到全分,而这部分的丢分跟智商完全没关系,任何一个娃理论上都是应该不丢分才对,但是很神奇,就是有那么多的娃会丢分,有些还不止丢一点分。所以我才一直强调在初中,学习习惯要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很多简单题都是基础题,你只要基础概念清晰,做题做到一定的熟练度,都是可以做出来的,不需要特别的方法。
所谓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在平时要通过强制自己克服自己容易出错、丢分的那些坏毛病,如何让自己通过一些固定的模式更快更容易的掌握新学的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修正自己的学习习惯,让它变成对自己学习最有帮助的工具。
当然,学习方法也很重要,不是说学习方法就不如学习习惯,而是说就中考而言,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分数的提升要远远超过学习方法带来的分数的提升,所以就要有侧重点,大家也不要觉得初中就不需要学习方法。相反,对于中档题和压轴题来说,学习方法就会更加重要了。
对于学习习惯良好的娃来说,要想分数再上一个台阶,就必须要在学习方法上下功夫了。就压轴题来说,我前面用了专门的篇幅来说明压轴题为什么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化解之道。既然可以分为十几类题型,那就说明可以针对每种题型来确定专门的解决方法,当然,大的方面可以分类,但具体到每道题都是可能出现没见过的题型,但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其根本还是离不开中考要考察的那几大考点。
所以,除了要记住最基本的题型的解法,还要学会把各种题型的变式分析化简,最后变成对基本题型的解法。化繁为简,这部分考察的是娃的阅读理解能力,把题目真正读懂了,也就基本清楚了这道题究竟要考的是什么方面的知识,然后调出记忆中的这类题的基本解法,往这方面去靠,大方向不出错,那做出来也是有很大机会的,但如果想要拿全分,就还是会要求能具有思维的高度才有可能。
因为压轴题的最后一问,一般来说都是需要分类讨论的,很多人都只能做到知道需要分类讨论,但具体如何分类讨论,可能很多人就懵了,因为此时凭经验是很难考虑全面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你才能在草稿纸上或脑海中把情况考虑全面,然后在计算不出错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拿到满分。所以,前面啰嗦了这么多,就是要大家搞清楚为什么初中阶段学习习惯比学习方法重要的内在逻辑,逻辑搞清楚了,你才能把有限的时间拿来用在最有效提高成绩的事情上,尽量避免花了大量时间却不能有效提高成绩,避免出现“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成绩还是不好"的怪圈。
免责声明:本站除原创内容外,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