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该如何精读
大部分家长都知道,孩子要想语文成绩好,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家长们也不要跑偏了,认为读的书越多越好。虽然简单来说确实是这样但实际上由于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有限,也不可能读完很多书,甚至连学校要求必读的书都不能读完。
其实在读书上面,一味地追求量是不可取的,这和在学校学习各科知识是一样的,你也需要花时间来消化这些书的内容,否则读再多的书,除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可以在其他人面前炫一下外,对孩子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所以书贵精不贵多,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都适用。就拿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本孩子特别喜欢的拼音读本,他可能会十遍二十遍地反复看直到把书里的每一个字都熟记于心,任何一段都能复述出来,书都能翻烂有的家长就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傻,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每遍都像是看新书一样,至于吗?
对于孩子来说可不一样,虽然他喜欢的故事的情节或里面的人物,但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个拼音都有意无意地印入他的脑海,这种记忆是非常深刻的,效果甚至比上课还好,虽然短期在考试中显现不出来,但长期下去,积累的量是非常可观的。
话说回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都要大家精读课外书,然后很多家长觉得一两套十几本精读的书不够,至少要有几十本才算得上是进行大量的阅读当然,从量上面来说,多读点没什么不好。但如果为了大量阅读而走马观花地读,那就没什么意义了,主要是效果不好。因为人脑毕竟不是复印机,看过的书如果是一遍过,时间长了肯定是会忘得一干二净的,那这种阅读基本上就是无效阅读,说起来是读了一大堆书,但实际上没有消化吸收,都忘了所以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精读的书选的都是优秀文章,本来就应该反复阅读才能逐渐体会作者的本意,你才算读懂了这篇文章。如果你真读懂了,那么这篇文章应该也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中的优秀之处,再结合阅读理解经常要问的问题,自己思考,经过消化吸收,这时这篇文章才算是你自己的素材,不管是做阅读理解还是写作文,你才知道该怎么应用。
读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怎么算积累?只读不过脑子当然算不上,边读边思考,反复读反复思考,每次重读一遍感觉都不一样。就好比我们家长,读到一本大家都推崇的好书时,也不可能马上就能理解,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听别人的解读才能领会到其中的深意。而这些解读的人,对这本书往往都是读了很多遍,才能理解得比较深刻。
书中好的地方要做标记,然后反复读十遍以上,同时要思考,要结合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这样这本书才对你有用,否则也就是看的时候激动了一下,觉得怎么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结果结合到自己孩子身上,还是不会用。
以上说的主要是语文方面的阅读,对于科学类的、知识类的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免责声明:本站除原创内容外,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