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管理好,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有效率。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家长要先学会做减法,先把屯的一大堆书和网课清理一下,想想哪些是现在必须要用的,哪些是可以推后一些的。要学会放弃,不要什么都想学,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自己每天学一大堆新东西,你能记住掌握多少?

在这里,还是要老生常谈一下,小学低年级不要额外学数学,把课内的知识熟练掌握就足够了,把课外时间主要花在语文和英语的阅读上,当然,其他科学类的阅读也可以穿插其中。至于学的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也是要遵循孩子的大脑发育过程,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其次,家长做规划时要分清主次,学会抓大放小。家长要清楚将来孩子是想通过高考来进入最好的学校,还是觉得孩子将来要有一两门技艺傍身。如果家里有矿的,可以忽略这些,将来可以去贵族学校,再大一点可以出国读高中大学,和普通家庭不在一个赛道,那可以琴棋书画马术冰球英语一块上,其他文化类课程就随孩子的兴趣想上就上,不必考虑太多。

如果决定将来走高考这条路,那语数英理化生史地这些科目的课外学习是肯定要在规划中了,将来的音乐美术体育如果加入中考,也是要在规划中了。除此之外,编程、机器人等一些课程也在考虑之中。这么多门课,如果全部都安排进每天的时间表里,肯定是不睡觉也完不成的。

所以在做时间管理时就要清楚自家孩子要主攻哪几科,其他的科目就穿插着弄,这样主次分明,时间上安排就会比较充裕,

第三,在时间规划上也要从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孩子下午4点多就放学了,但家长下班到家可能都六七点了,这段时间如果不能利用好,等着家长到家再来陪读,那肯定是时间不够用的,所以家长就要想办法把前面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可以先培养孩子的自主做作业的能力或者是找靠谱的托管班等等。

一份好的时间规划表出来后,如何能够完美地执行才是最需要家长考虑的事情了,否则都是中看不中用。

在学前,时间规划表可以不用严格要求,大致能按着这个方向走就行了但从上小学开始,就必须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了。因为孩子如果在这时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别说初中了,就是到小学高年级都会很吃力的。


那哪些习惯是必须要养成的呢?

首先,养成回家先完成课内作业的习惯,然后再玩。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懂。其次,养成每天固定时间做固定事情的习惯,这样孩子就能自主地去完成一些规定项目,可以减轻一些家长陪孩子时间少的压力。第三,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如果能坚持下来,到了初中高中会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除了这些,家长也要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来尽快养成这些习惯。比如说孩子做作业拖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太小,对时间观念完全没有概念,他既不知道10分钟是多久,也不知道1个小时是多长,只对天有点概念。这时就需要上神器---计时器,注意要选用有液晶屏的计时器,因为孩子对指针表示的时间更没感觉,对数字相对敏感。在做每一项作业时,要先告诉孩子完成的时间,然后定时,提前完成盖个章,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换奖品,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有时间观念,而且可以激励孩子尽快完成作业。家长在每天的时间规划中,一定要留出至少30分钟到1个小时的空白时间,如果孩子每天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这部分时间就是给孩子自由支配的奖励时间,不要每天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也不要把空白时间拿来另外布置新的作业,这样孩子才有动力快点写完作业、完成任务,好自己安排这段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那孩子就没有动力快点做作业,因为孩子想反正总有作业,我慢点做还可以少做点。

除此之外,家长在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要放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孩子写作业觉得无聊时,任何物品都可以拿来玩上好一会,所以这块要注意最后,简单说一下,时间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每天节省出半个小时,几年下来,累积效应巨大。以前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就要赶紧行动起来,早一天执行,早一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