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很多家长说孩子这次没考好,感到焦虑,一问考了98分,然后说全班满分有十几个,感觉自家孩子要被淘汰了。其实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满分真的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这些都反映的是比较表象的东西。

小学包括初中学的知识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这没有错,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是可以伴随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的,这块在小学初中没有做好,那到了高中会更吃力,因为到了高中的学习主要在方法上面,思考总结很重要,别人如果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就只需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找方法上面,而你如果学习习惯不好,你不仅要和他们一样要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还得同时纠正自己的坏习惯,你说会不会更吃力呢?

如果孩子上了初中,回过头来看小学,发现小学数学能拿来用的也就是多位数带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其他的更高阶的数学概念知识都需要在初中另外学习,你说小学的数学考试的100分的含金量有多少呢?现在的初中生哪一个理解不了或算不出小学的数学题呢?所以我前面也说过小学的侧重点首先是兴趣,然后是习惯,方法排在最后,就是这个原因。

至于文科类的语文英语,这些都是需要从小就要大量积累的科目,这个积累就包括了大量的阅读。但是这个大量的阅读大家要搞清楚,不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就算完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反复阅读、精读,包括限时阅读都需要进行,大脑对记忆的深刻程度取决于重复的次数,所以除了阅读的数量样本要足够多外,重复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有家长就说了,如果是这样,那我干脆把精读再提前点,提到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这样是不行的,小学低年级为什么要泛读?因为泛读是为了提前认识大量的汉字,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这个时候通过绘本、拼音读本让孩子不断地重复看大量的生字,让孩子认识这些字,这个过程是不能省的。如果一上来就给孩子搞精读,孩子一句话没几个字认识,每看一句话都要打断多次查字典或问家长,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会让孩子误以为今后的学习都是这样,那孩子还有什么兴趣读书呢?

前面我也多次说过,小学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欺骗性,不一定能真实反应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所以要搞清楚小学到底学到什么程度就算达标了首先数学,课本上的当然是要求全部都弄懂就行了,然后就是多位数的四则运算要熟练(其实初中很少会算四位数以上的四则运算,更多的是在方程函数、几何上面,对硬算能力要求不高,但在高中,解析几何和三角函数就对硬算能力要求非常高,但仍旧不会超过四位数的四则运算,主要是各种表达形式之间的变换),对应用题的题意理解能力要够,就基本上可以学初中的数学知识了

初中的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很多无法通过画图或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所以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大部分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可以适应的,所以适当的提前一点学习初中的新知识就可以了。

至于文科类的,大家如果看了高考的语文和英语试卷,就基本上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内容都是阅读理解,包括文言文也是变成了阅读理解题,所以初中还是要继续大量的重复性地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先进行量的积累,可能有部分的孩子会提前开窍,在初中就明白了阅读理解的真谛,直接量变到质变。英语就不多说了,前面已经反复说过多次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小学阶段所谓的学霸和其他普娃之间差距不大,家长只要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便培养一下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使小学成绩不突出,到了初中也不会差的关键的部分你不能和学霸有差距就行了,到了初中,其实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的,前面的成绩参考价值不大。我说的差别不大主要是指那些单科成绩和最好成绩相差5分左右的孩子,那些单科分数相差10分以上的孩子就属于课内知识都没学好的孩子,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内,这些孩子将来如果没有大的改变,是很难逃脱上不了高中的命运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50%的录取率就决定了总有孩子要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