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该处于什么角色呢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应该是处于一种什么角色呢?一种观点是家长要陪伴,要全程跟踪监督,另一种观点就是不要管,管得太多孩子无法成长,没有独立性。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两种都是有必要的,但是要辩证地看,下面就简单地来说一下。
首先,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刚开始步入学习长跑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部分的孩子就像是一块空地,家长要给孩子做规划,然后量好尺寸开始打地基。
做规划大家比较好理解,就是预计孩子在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程度的能力,这块也比较考验家长的智慧。规划做得合不合理,可能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都会到网上寻求帮助,寻求答案。
其实,网上也确实是有很多这样的专家,自己本身也是学霸,也有很多很牛的家长,他们的育儿经历成了很多家长羡慕和追捧的宝典。但很多家长却在这块走偏了,本来很多家长是想寻求答案的,但却不自觉地或无意识地拿自家孩子和那些已经成功上岸的大牛娃相比,虽然有部分孩子也确实是大牛娃,但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还是普娃。所以,本来是抱着学知识学方法的家长,却变成了也想达到同样高度的攀比。
不管是大牛娃还是普娃,在变成大牛娃之前都是老老实实的打基础,一层楼一层楼地慢慢盖成高楼大厦的。你光看见人家是一百层楼的摩天大楼,而没看到人家的地基打得有多大有多深,自已只打了 10 层楼的地基,却幻想着盖成 100 层楼,不要说盖到 100 层,就是盖到 20 层,可能就要垮了。
这里说的意思是小学阶段,家长要给孩子合理地规划,你如果给孩子规划了100层楼,那你就要陪着孩子一块打地基,这么大的地基孩子一个人是挖不过来的,没有家长的帮助(陪伴、监督、辅导),孩子可能刚开始挖就被这么大的体量给吓怕了。当然,如果你给孩子规划的是个2层小楼,那没关系,让孩子在那随便挖,地基打得不牢也能勉强盖起来,家长可以放养,但将来楼会不会塌就看运气了。
在小学阶段,习惯的养成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块是需要家长长期坚持督促来养成的,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家长是不可以轻言放手的。每一种良好的习惯都是对自身天性的束缚,缺乏外界的约束,没有哪个孩子是可以自己克服人性去做到的,千万不要觉得自家孩子比别人厉害,啥好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就敢放手,那不是爱孩子,那是害了孩子。
其次,如果从小就对孩子陪伴、监督,是不是就会扼杀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呢?这其实大家是大可不必担心的。因为在孩子从小开始,家长就应该同样的培养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大家不要把这理解成什么事都是家长包办,孩子只要关心学习就行了。
现在的孩子,大家普遍都觉得从小被爱包围,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的刻板印象。如果把时间倒退回十几年前,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当代的家长早就已经从各种途径知道了这种情况的危害性,所以早早地就让孩子开始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了。只要是对孩子的教育稍微上心的家长,就不会惯孩子的各种坏习惯。
所以说,在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我的观点是,在小学阶段,家长要尽量全程陪伴,不仅是为了辅导监督孩子的学习,而且还要同时培养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包括了生活自理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各种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孩子具备了对社会这个大染缸或学校这个小染缸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后,才可以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在可以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
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家长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完全放手不管,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已经出类拔萃了也不行,学习上可以给充分的自主权,自己安排学习,生活上吃好穿暖,其他生活自理,孩子虽然不是时时在身边,但孩子的情况要了如指掌。
除此之外,还要新加上一条,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这块以前大家都不注意,现在也要单独列出来关注,毕竟这是大家都无法逃避的一个现实现在心理有问题或有困扰的孩子占了总数的近三成,已经到了不能忽视的地步,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选择忽略。
免责声明:本站除原创内容外,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